2017-04-16

西游杂记 4 - 我为什么要修改一个叫“插队”的百科词条?

有一次我开车在路上,本来一切正常,忽然间挺远的地方好像隐约彭的一生传来,接着周围的车队都变慢了些,似乎是什么事故吧。
“凑近看看...“同车的同伴说。
”好奇害死猫。“我说。
不管怎样,我们的车随着车流靠近了事故车,看得出只是轻度追尾,两车已经靠在路边了。
就在我们的车缓缓经过的时候,我看见前车的人下车了,她的后备箱也打开了,她正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支... 天哪!好像是一支枪!
我当时感觉心跳加速,不敢再看,向前开去。很快,清晰地听到后方传来怦怦两声!

这是今年初的时候,一个朋友讲的故事,听后不免一番感叹。前两个月,加拿大的林火,却让我又想起了朋友讲的事。

加拿大中部的林火损失惨重,我们都对损失表示惋惜,对救灾表示声援。还有一种普遍声音,就是称赞受灾民众高度文明,讲秩序,有教养,是一种“受灾中的礼让“。我又是一番感叹:不体会“加塞儿“是一种怎样的粗鲁,才能赞赏“不加塞“是一种礼让呢?

(图片来自www.huffingtonpost.ca

在非紧急状态的时候,偶尔有人加塞儿,或者占用应急车道,被加塞儿的人或者多数人以“不作为“表示理解,心里体谅别人应当有紧急事情,这当然是起码的教养和礼让。
在紧急状态的时候,比如5月初加拿大林火造成数万人在公路上排队开车疏散的例子,自己的车辆这时已经是一个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流动的私人时空,这个时空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这时的行为底线不是“教养“,而是“私人财产和个人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“;有谁会冒着余生受道德谴责,冒着被加塞儿的公民持枪轰击的风险呢?

我还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美国纽约有个案例,在一个餐饮车门口排队,有人因为加塞儿被刀捅死,伤人者最后被判无罪。参考,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14/12/24/dining/hungry-city-the-halal-guys.html?_r=0
于是我搜索了维基百科,找到了“插队”的词条,做了一些修订。以下是网上的摘录,容易分辨,前一段繁体字的是原有的的内容,后一段简体字部分就我补充的。

插隊,又叫兼隊,加塞儿,打尖,是指於隊列以外的人隨意加入隊伍,在部份文化下,被認為是一種不守秩序的行為,可能使到正在排隊的人士感到不滿。當排在後方的知道不能夠通過輪候獲得資源,自私心理引導下,插隊的情況就容易發生。
在道路上车辆行驶时占用应急车道或在并道的最后时候进入,也会被视为插队。插队和不插队,不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,其行为底线是“私人财产和个人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“。二十多年前美国纽约有个案例,在一个餐饮车门口排队,有人因为加塞儿被刀捅死,伤人者最后被判无罪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