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12-22

西游杂记 1 韩国企业为我们树立了品牌国际化的榜样

近年来,中国经济发展之快,潜力之大有目共睹,中国经济实力之强,也举世公认。但是,在占世界总的经济规模超过1/4的最大的北美经济体,举目所见,来自中国的品牌却如凤毛麟角,来自中国的公司也如散兵游勇。
中国不是没有大手笔地努力过。前些时候搞的海内外沸沸扬扬的中海油美国收购案,又是一个反面的例子。站在一个国家的品牌国际化的统筹角度上,我们在时机、产品和市场策略等方面尚欠考究。

在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,韩国的企业给我们树立了很多成功的榜样。
韩国汽车,已经在北美确立了自己的地位,凡是大中型的都市区,都有现代车行,而且办的有模有样,同任何欧美车行相比都不遑多让。
LG则潜心空调业务。看看街上的LG工程车,如果不是因为我在中国长大从小熟悉它的品牌,现在绝对会以为见到的是一个的本地企业。
三星的家庭影院系统,经过几年的业务积淀,这两年势头非常强劲,在很多地方,已经将索尼等老品牌打翻在地。
就连鲜为人知的韩国照明企业也不甘寂寞。不说在业界已经很有影响力的汉城半导体,就如这两年刚刚起步的FAWOO,也在2008年开始了品牌全球化的大动作。

相比之下,中国企业作为世界工厂,经过了二三十年的蓬勃发展;又经历的这两年的艰难求存。而中国品牌在国际上,更是形象可怜得要命。
仅仅举我们公认的中国第一品牌海尔。除了偶尔在家具店看到几台低端的冰箱产品等,就只能在本地各种中文小报儿上寻找他们的身影了,在北美很多地区,海尔在家庭作坊式的库房里做着面向华人社区为主的小农式营销。

那么,我们到底欠缺了什么呢?是国际市场品牌战略及其实施。
在过去不短的一段时间以来,业界一般反复引用所谓“渐进式”和“并购式”两种模式,其实并未切中要害。合资、本地化,才是外来品牌在北美发展的战略要着。
抛砖引玉,如有幸,与您共同探讨为什么要在北美本地合资,同什么样的企业合资,如何本地化等问题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